热点资讯
配资炒股入门 银行理财1月报:固收类理财期限收益惊现“倒挂”,到期年化收益率均值3.05%
发布日期:2025-02-18 20:38 点击次数:188
(原标题:银行理财1月报:固收类理财期限收益惊现“倒挂”配资炒股入门,到期年化收益率均值3.05%)
本课题组成员:
研究员:黄桂煊 薛茹云 唐曜华 陈子卉
数据分析师:张稆方
数据来源:粤港澳大湾区(广东)财经数据中心、南财理财通
编者按:《机警理财日报》作为南财集团、21世纪经济报道、南财理财通的金牌理财专栏,目前细分了现金、纯固收、固收+期权、固收+权益、混合、权益、衍生品七大类,已实现对银行理财市场的每日追踪。为了进一步反映银行理财行业发展现状,南财理财通课题组特开设银行理财月报独家专题,力求及时准确研判理财行业趋势、洞悉理财产品表现,以期为银行理财行业转型发展带来参考价值。
本期,南财理财通课题组发布1月份银行理财行业运作报告,对理财产品破净情况、新发情况、到期情况和存续情况进行分析。
摘要:
破净情况:1月中下旬债市出现调整,理财产品破净率也出现环比上升,1月末破净比例1.16%,环比2024年12月上升0.26个百分点。而此前理财产品破净率已持续4个月下滑。固收类和混合类理财产品破净率在1月末均出现了上升,其中固定收益类理财产品破净率0.49%,环比上升0.33个百分点;混合类理财产品破净率9.82%,环比上升0.62个百分点。
新发情况:2025年1月,31家理财公司合计发行了1,543只理财产品,环比2024年12月的1,594只微跌3.20%。从产品结构看,理财公司1月新发产品仍以固收类产品为主。从发行规模看,在理财公司通过旺季营销、加大降费力度等“开门红”造势下,1月份理财产品吸金规模较为可观,产品募集规模均值为2.83亿元,环比上月的2.13亿元涨超30%。不过,2025年1月新发固收类产品定价延续下滑趋势。其中,3年以上期限产品下滑幅度最为明显且出现倒挂情况,新发固收类产品平均业绩比较基准仅为2.53%。
到期情况:2025年1月理财公司到期封闭式人民币产品数量合计1,216只,环比增长26.7%,1年以上期限到期产品数量占比有所下降。达标率方面,到期产品综合业绩下限达标率为85.82%。固收类产品业绩中枢达标率为53.66%,较2024年12月上涨了2.11个百分点,业绩下限达标率为87.17%。混合类产品7只产品达到业绩比较基准下限及业绩比较中枢。
存续情况:截至1月31日,31家理财公司共有24,562只存续理财产品(以产品登记编码为准,包含公募、私募产品)。其中封闭式理财产品占比持续下滑。1月末存续产品中封闭式理财产品占比49.66%,环比2024年12月下降1.22个百分点,开放式理财产品占比升至50.27%。理财产品依然延续短期化趋势,3个月以下短期限理财产品环比占比继续增加。
南财理财通数据显示,截至2025年1月末,理财公司共有21,215只存续公募理财产品,其中246只累计净值低于1,破净比例1.16%。环比2024年12月上升0.26个百分点。
从不同投资性质公募理财产品破净率来看,固收类和混合类理财产品破净率在1月末均出现了上升,其中固定收益类理财产品破净率0.49%,环比上升0.33个百分点;混合类理财产品破净率9.82%,环比上升0.62个百分点;权益类理财产品破净率57.89%,环比下降2.64个百分点。
公募固收类理财产品大部分投资周期的破净率出现了上升,仅1~3个月、3年以上等少数投资周期的破净率未上升。破净率高的投资周期有1~2年、6~12个月、2~3年等,破净率分别为1.09%、0.65%、0.5%,环比分别上升0.79个百分点、0.46个百分点、0.44个百分点。
公募混合类理财产品大部分投资周期破净比例下降,仅3年以上、3~6个月投资周期的破净率上升,其他投资周期破净比例环比下降。破净率高的投资周期包括1~2年、3~6个月等,破净率分别为16.14%、11.19%。
具体到各理财公司来看,不少理财公司公募固收类理财产品破净比例出现了上升,只有12家理财公司0破净,环比减少7家。部分理财公司公募固收类产品破净率大幅上升,比如渝农商理财1月末破净率3.49%,环比上升2.4个百分点;华夏理财破净率1.95%,环比上升1.69个百分点;宁银理财破净率1.79%,环比上升1.79个百分点,
理财公司混合类理财产品破净比例则相差较大,破净率最高的宁银理财,2015年1月末破净比例达52%,破净率最低为0,有12家理财公司破净率低至0。破净比率高的理财公司除了宁银理财外,还包括南银理财、广银理财、杭银理财等。
南财理财通数据显示,2025年1月,31家理财公司合计发行了1,543只理财产品(同一产品登记编码下不同份额合并计算),环比2024年12月的1,594只微跌3.20%。发行数量位居前三的理财公司分别为光大理财、民生理财和招银理财,其中光大理财和民生理财产品发行数量超过100只。
从募集方式看,公募型产品发行数量为1,372只,占比近九成,为88.9%,私募型产品发行数量为171只。从运作模式看,封闭净值型产品占比65.7%,开放式净值型产品占比34.3%。
从投资性质上看,理财公司2025年1月新发产品仍以固收类产品为主,产品数量占比超过95%,达到96.5%,与去年12月份的96.8%基本持平,混合类产品发行28只,环比去年12月份的36只有所降低,权益类产品无新发。整体来看,居民对银行理财产品的诉求仍旧是以稳健、低波动为主,这也是较长一段时间的理财产品主线。
从风险等级上看,二级(中低风险)新发产品为理财公司发行主力,占比已超过80.2%,一级(低风险)新发产品占比14.5%,两者合计占比近95%,三级(中风险)及三级以上风险等级产品占比仅5%,理财公司仍需努力提高含权产品比例,加大风险资产配置。
从投资周期看,1月理财公司产品期限结构变动不大,3~6个月、6~12个月仍是理财公司的主力发行产品。其中,1月以内的超短期限产品占比17.60%,与去年12月的17.30%基本持平,6-12月期限产品占比环比提高了1.83个百分点,为第一大期限类型,占比24.4%。
从发行规模看,在剔除505只未披露规模数据的产品份额后,1月份理财公司产品合计募集资金2,935.91亿元,产品募集规模均值为2.83亿元,环比上月的2.13亿元涨超30%,理财公司实现“开门红”,产品募集规模有所回暖。
从吸金单品来看,在理财公司1月新发公募产品吸金榜中,有4家理财公司产品上榜,其中信银理财固收稳利系列产品稳居榜单前十名,占四席,“安盈象固收稳利十四个月封闭式132号”募集规模最高,达到95.16亿元,民生理财“富竹固收优选封闭60号”吸金能力同样较强,募集规模超过80亿元。总体来看,在理财公司通过旺季营销、加大降费力度等“开门红”造势下,1月份理财产品吸金规模较为可观。
从定价水平看,2025年1月新发固收类产品定价延续下滑趋势。除1月以内、1~3月产品定价与去年12月基本持平外,其余期限产品环比均有明显下滑。其中,3年以上期限产品下滑幅度最为明显且出现倒挂情况,新发固收类产品平均业绩比较基准仅为2.53%。随着政策利率中枢下移,理财产品的高收益率难以为继,收益率持续下行带动产品定价走低成为理财规模增长的一大挑战,转变产品布局策略,加大风险资产配置成为大势所趋。
据南财理财通数据,2025年1月,30家理财公司合计有1,216只(按登记编码核算)封闭式人民币理财产品到期,环比2024年12月份增长26.7%。分投资性质看,固收类产品、混合类产品、权益类产品分别有1,186只、29只、1只。分募集方式看,公募型产品数量占比为84.1%,私募型产品占比15.9%。分机构来看,兴银理财、平安理财、建信理财到期产品数量位居前三,分别为97只、80只和67只。
分投资期限看,3个月至2年(含)期限到期产品数量占比达88.82%,合计到期1,080只。其中,6~12个月期限到期产品数量最多,为460只,占比37.8%。相较2024年12月数据,1年以上期限到期产品数量占比有所下降。
因到期产品中挂钩型产品数量较少,课题组主要对固定报价型产品和区间报价型产品进行分析(区间报价型产品取业绩区间上下限均值作为比较基准中枢)。
在有披露到期净值的966只封闭式到期公募人民币产品(已合并产品份额)中,固收类产品有943只,混合类产品有23只,综合业绩中枢达标率为53.11%,综合业绩下限达标率为85.82%。
在固定收益类产品中,506只产品到期年化收益达到业绩比较基准中枢,占比53.66%,较2024年12月上涨了2.11个百分点,业绩下限达标率为87.17%。分期限看,一年以内各期限产品下限达标率在90%以上,其中1~3个月期限样本产品下限达标率最高,为100%,其次为3~6个月期限产品,业绩下限达标率为97.12%。3年以上期限封闭式人民币产品业绩下限达标率为0。23只混合类产品中,7只产品达到业绩比较基准下限及业绩比较中枢。
从到期产品业绩水平看,固定收益类封闭式人民币公募产品平均到期收益率为3.05%,混合类产品为1.69%。
固定收益类产品中,3年以上期限产品到期平均收益率最高,为4.05%,其次为1~2年期限产品,为3.51%。因到期的混合类封闭式人民币公募产品数量较少,仅有23只,各期限产品平均收益仅供参考,其中3~6个月期限产品(5只)平均收益率较高,为2.81%,1~2年期限和3年以上期限产品平均到期收益率相对较高,分别为1.81%和1.42%。
从机构情况看,理财公司整体达标率一定程度上体现了收益能力与客户预期管理能力。在封闭式到期固定收益类人民币公募产品中,中邮理财、中银理财、浦银理财、华夏理财、渤银理财、宁银理财、北银理财、广银理财(3只)到期封闭式固收人民币公募产品实现100%业绩下限达标。此外,还有14家机构1月达标率也在80%及以上。本期达标率表现较差的理财公司部分与长期限到期产品数量较多有关,部分与此前业绩定价较高有关。
在1月理财公司封闭式公募理财到期兑付榜单中(注:同系列产品仅取一只,投资币种为人民币),9家理财公司产品上榜。中邮理财、北银理财、建信理财、农银理财、交银理财、杭银理财、华夏理财、徽银理财和苏银理财有产品上榜。榜单冠亚军均为目标止盈产品,不过产品规模较小,均不足2千万元。
榜首中邮理财“智盛·鸿锦目标盈封闭式2024年第2期(安盈款)”为中低风险固定收益类产品,预定业绩比较基准为1.6%~3.5%(年化),目标止盈率为3.5%(年化)。该产品在进入业绩观察期后达成止盈条件提前到期。该产品2024年末八成持仓为银行间7天回购,其余持仓主要为可转债ETF、可转债。
据南财理财通数据,截至1月31日,31家理财公司共有24,562只存续理财产品(以产品登记编码为准,包含公募、私募产品),其中固收类理财产品占比91.84%,混合类理财产品占比5.85%,权益类理财产品占比0.66%,商品及金融衍生品类理财产品占比1.56%。环比2024年12月,固收类理财产品、混合类理财产品占比均略下降,分别下降3个基点、6个基点,权益类理财产品占比不变,商品及金融衍生品类理财产品占比略上升2个基点。
封闭式理财产品数量占比持续下滑。1月末存续产品中封闭式理财产品占比49.66%,环比2024年12月下降1.22个百分点,开放式理财产品占比升至50.27%。
截至1月末,存续理财产品数量最多的是信银理财,存续理财产品数量1,966只,其次是招银理财,有1,751只存续理财产品,兴银理财以1,728只排第三。
3个月以下短期限理财产品环比占比继续增加,其中1月以内投资期限理财产品占比增加0.67个百分点至17.76%。1~3个月投资期限理财产品占比环比增加0.15个百分点至7.01%。2~3年投资期限占比环比不变,其他投资期限占比环比均减少,以6~12个月投资期限理财产品占比下降最多,环比下降0.64个百分点至25.67%。
从不同投资性质产品2025年1月平均回报来看,今年1月各类理财产品回报整体一般,固收类理财产品2025年1月平均净值增长率最高,为0.15%,其他类产品回报为负或接近0。其中权益类理财产品平均净值增长率为-1.09%,主要受股市1月份出现调整影响。商品及金融衍生品类理财产品平均净值增长率为-2.49%。现金管理类理财产品平均7日年化收益率为1.68%,依然处在较低水平。
回撤方面,1月以商品及金融衍生品类理财产品回撤幅度最大,平均最大回撤为5.32%,其次是权益类理财产品,今年1月平均最大回撤为4.09%。固收类理财产品回撤依然控制在较低的水平,1月平均最大回撤为0.05%。
若细分不同投资周期,固收类理财产品呈现出投资周期越长,1月平均收益率越低的特点,平均收益率最高的是1个月以内期限产品,平均净值增长率为0.18%,负收益产品占比1.85%;3~6个月投资周期排第二,平均净值增长率为0.17%。
固收类产品平均收益率最低的投资周期是3年以上,平均净值增长率为0.06%。2~3年投资周期同样收益率较低,仅0.09%。主要由于投资周期较长的理财产品有不少产品1月回报为负。比如3年以上投资周期固收类产品中1月回报为负的产品占比为28.17%,2~3年投资周期固收类产品中1月回报为负的产品占比为24.37%。
混合类理财产品各投资期限均在0收益附近挣扎,正收益和浮亏幅度均不大,仅1月以内混合类理财产品平均回报略高,平均净值增长率为0.04%。
从机构表现来看,人民币公募固收类理财产品1月平均回报最高的是杭银理财,1月平均净值增长率0.25%。徽银理财以0.205%排第二,苏银理财以0.204%。排名前十的理财公司中有一半为城商行理财公司。
公募混合类理财产品方面,1月平均收益率最高的是平安理财,2025年1月净值增长率为0.41%,杭银理财以0.32%排第二,汇华理财以0.28%排第三。